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亚马逊中国,居然还活着?

[复制链接]
查看2982 | 回复3 | 2023-7-12 04:20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618 大促刚刚结束,电商行业马上又迎来了新的战事。

7 月 10 日 23:00-7 月 13 日 15:00,亚马逊中国将开启 2023 Prime 会员日。根据官方公告,今年的 Prime 会员日将有近 2 万个国际品牌、250 万件新选品加入,中国地域用户独享的促销品数量同比增长 300%。

从这一系列数字,可以看出亚马逊对今年 Prime 会员日,以及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。入华多年,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不停有些尴尬:投入的资源不多但也不算少,市场份额却不停倘佯不前,无法和本土巨头相抗衡;曾短暂退出,又屡败屡战。

从热度和销售成绩来看,Prime 会员日不能和 618、双十一等本土电商购物节相提并论,更无法成为亚马逊征服中国市场的王牌。但在全部电商平台都追求代价力的当下,一次高调宣传的 Prime 会员日,至少能表明亚马逊的态度:中国市场这块肥肉,亚马逊无论怎样都不会容易放弃。

(图片来自 UNsplash)

作为亚马逊每年的保存节目,国内用户对 Prime 会员日了解并不算多。

第一届 Prime 会员日在 2015 年举办,是亚马逊周年庆配套运动,一般都在 7 月中旬举行。最早的时间,亚马逊只在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加拿大等少数几个站点举行 Prime 会员日,运动时间不超 48 小时,传播声量也不大。

幸亏当时间电商购物节还没有泛滥成灾," 黑五 " 的重点仍在线下,Prime 会员日给网购用户提供了新的刺激,销量也超出平台预期。数据表现,2016 年 Prime 会员日订单同比增长超 60%。之后几年,运动周期、范围不断扩大,2017 年中国首次加入,2019 年运动时长达到 60 小时成历年之最,随后几年恢复到 36-48 小时。

和国内电商平台常态化的百亿补贴、超等品牌日差别,亚马逊 Prime 会员日坚持一年一次的举办频率。加上在国内市场向来宣传力度有限,加入的品牌和商品也不算多,无法像百亿补贴那样成为平台的标签。

不外对今年的 Prime 会员日,亚马逊还是比以往更重视一些。不仅在 6 月 21 日便早早官宣预热,运动范围持续扩大,给卖家和用户提供的让利措施也更有诚意。数据表现,今年共有 25 个国家加入 Prime 会员日运动,除了印度外集中在 7 月 11-13 日这几年举行。

不外撇开官方宣传的种种噱头,用户最关心的就两个字:代价。尤其是 618 刚结束不久,淘宝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的代价战打得不亦乐乎,消耗者肯定会将两者拿来对比。

详细观察了亚马逊 Prime 会员日的贬价商品后,价值研究所(ID:jiazhiyanjiusuo)以为其商品丰富度、代价力都难以和国内巨头相比。

先看平台优惠力度。Prime 会员日的运动规则并不复杂,平台一共只发放满 1500 减 50、满 1000 减 30 两种通用券,前者为 Prime 会员专项。分会场的优惠力度也相差不大,基本以满 300 送 40 和满 300 送 20 为主,部门品牌、商品还有 9-9.4 折不等的附加扣头。

加入的品牌则以潮流服饰、鞋靴箱包、美妆个护为主,且大多数是外洋大牌,好比欧莱雅、欧乐、Candice Cooper 等。在国内代价战卷到飞起的家电、数码 3C 品类,并非亚马逊的主打,不仅加入运动商品少,性价比也不算高。

以数码 3C 为例,亚马逊平台上的手机品牌以索尼、三星、摩托罗拉等为主打,三星 Galaxy A 系列和 S 系列处于系统推荐最显眼的位置。如果搜刮 OPPO,只能出如今国内已经沦落到二手店销售的 Find X3,1959 元的售价和京东上的二手店相比也毫无优势。

(左:京东,右:亚马逊)

总的来说,亚马逊 Prime 会员日诞生时间不算长,投入规模、加入品牌也有限。运动规模既无法和传统的黑五购物节相比,热度也和双十一、618 等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商购物节更是不在一个级别。

Prime 会员日的处境,其实就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。作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电商霸主,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经历却相当妨害,沉浮多年始终没法站稳脚跟。不能算毫无存在感,但很难挤得进舞台中心。

这中间的问题,究竟出在哪里?

亚马逊进军中国市场的时间其实不算晚,2004 年便已率先在华开展业务。当时国内电商行业还在起步阶段,淘宝建立未满一年未成气候,京东的电商业务雏形 " 京东多媒体网 " 在这一年也才刚刚上线,刘强东乃至没下定决心完全放弃线下、转向线上。

初来乍到的亚马逊也很谦虚,没有盲目相信原有的谋划模式,而是花了 7500 万收购雷军的杰出网,将后者改头换脸成亚马逊中国站。入华初期,亚马逊的成绩相当出色,2024 年销售额高达 70 亿美元,是淘宝的数百倍。

之后几年,亚马逊花了不少心思争抢用户、巩固供应链物流体系:为了和当时大火的当当网竞争,亚马逊推出了免运费运动;为了鼓励本土商家进驻,亚马逊中国在 2011 年上线了 " 我要开店 " 和亚马逊自营物流两项业务,并从 2013 年开始全力投资跨境直采等出海业务。

不外好日子没有延续多久,伴随着双十一、618 造节运动的大获乐成,淘宝、京东乘势而起,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两极。

方正证券统计的数据表现,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上升趋势在 2009 年戛然而止,巅峰水安定格在 8.4%。随后几年这个数字不断下滑,不停跌至 1.1%。与此同时,阿里、京东呈发作式增长,前者最高水平是 2012 年的 46.3%,后者则在 2018 年创下 34.2% 的巅峰。

眼看市场份额快要跌破 1%,深感沮丧的亚马逊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:退出中国,这个当时欣欣向荣的电商蓝海。

2019 年 7 月 18 日,亚马逊中文官网正式暂停商店服务,并计划关闭配送中心并镌汰对中国内销商户的支持,仅保存跨境贸易和 Kindle 两项业务。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张文翊也宣布离职,自营部门成为裁人重灾区。

或许在贝索斯看来,阿里、京东两极争霸的格局已经无法打破,亚马逊继续投入资源也不会有太大转机,还不如壮士断腕将资金集中到优势市场。但厥后的究竟表明,亚马逊的想法大错特错:拼多多崛起了,在阿里和京东的铁幕统治下硬生生撕开一个缺口,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。

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:亚马逊错在哪?

贝索斯厥后回想起败走中国的经历时,已经道出了关键:当地化不够彻底、报告链条太长、外派高层对中国市场不够熟悉也很难抓住转瞬即逝的风口。

以 2009 年亚马逊市占率由盛转衰这个节点算起,京东、阿里先后做了几件大事:花大代价搭建仓储物流体系、完善付出金融及售后配套服务、掀起多轮代价战,而在这些重要变革中,亚马逊齐备缺席了。

就像贝索斯厥后所说,当你的团队高层只想着取悦外国老板而不是当地用户的时间,不可能做好靠 C 端用户驱动增长的 B2C 电商业务。拼多多可以或许在阿里、京东的夹击之下杀出一条血路,则是洞悉到下沉市场的需求,趁京东、阿里往品质电商靠拢的时间重启代价战,一招回马枪让两大巨头措手不及。

这种洞察力、执行力和反应速度,是亚马逊中国不停苦寻而不得的。

不外眼看中国市场日渐繁荣,亚马逊没隔多久便再度回归,而且还是靠拼多多搭一把手。2019 年 12 月,亚马逊宣布在拼多多开设快闪店,运营至这年年底,其实旨在推广外洋购业务。不久后,亚马逊中国官网、官方 APP 也连续恢复上线,就这样静静回到牌桌。

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,亚马逊还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吗?

来到 2023 年,包围在亚马逊中国头顶的乌云依然没有散去。继 Kindle 停止服务后,亚马逊中国应用商店也在 5 月宣布关停,其在中国地域的业务仍处于调整、收缩阶段。

对于亚马逊来说,中国市场的贡献也是寥寥无几。最新数据表现,2022 年亚马逊访问量最大的站点为美国,光是 12 月的访问量就达到 27 亿,接下来依次是日本、德国、英国和印度,中国未在前十之列。

根据亚马逊 2022 年年报,国际站销售占比也从 2021 年的 31% 降至去年的 27%,销售额为 1180.1 亿美元。对北美大本营的依赖程度正在上升,这对于始终坚持国际化、多元化战略的亚马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
亚马逊要想进步外洋销售占比,中国这个全球最巨大的电商市场,肯定不能容易放过。现阶段,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等几个头部平台瓜分几乎全部市场份额,亚马逊也不具备与前者正面开战的实力。卧薪尝胆,暗中蓄力,是亚马逊如今唯一的选择。

怎样将跨境业务的资源、优势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当地电商业务中,则是高层必要思考的问题。究竟作为跨境电商的老大,亚马逊积累的资源是相当可观的,尤其是卖家资源。

虽然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不温不火,但和中国商家的关系不停处得很不错。拉拢中国跨境卖家,也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坚持得最久、投入也最大的一项任务。

去年 12 月底,亚马逊发布了面向中国卖家的 2023 开店战略,并且连续 8 年在中国召开全球开店跨境峰会。亚马逊商城全球 CEO Doug Herrington 在会上公布了一组亮眼的数据:已往一年中国卖家通过亚马逊平台向天下 18 个站点销售了数十亿件商品,销售额实现双分数增长;品牌型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近三倍。

2023 年,亚马逊亚太区首个卖家培训中心已正式在杭州落成,直接杀到阿里的大本营。表面上看,亚马逊重金打造的卖家培训中心还是面向跨境业务,为国内卖家提供选品、店铺运营等服务。但在 Doug Herrington 提到的 2023 年中国市场四大战略中,当地化服务赫然在列,表明亚马逊对当地电商仍旧包含野心。

从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近来两年的行动方向来看,商家是最重要的焦点资源。背后的根源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日渐枯竭,拉新裂变越来越难,在存量竞争中商品力、代价力是用户优先考虑因素。

亚马逊的卖家虽然都专注于跨境业务,但当地和跨境并非水火不容,产业链总是相通的。最好的参考案例,就是拼多多和 Temu。后者能在较短时间内上线并放肆扩张,拼多多的本土商家、产业链资源起了很大作用,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
如今亚马逊在华零售业务最大的问题,就是商品力和代价力不敷,单纯依赖品牌商家是不敷以补充货架的。而巨大的跨境卖家以及背后的产业带资源如果能加以利用,或许能帮助亚马逊打开一片新局面。

即便在北美大本营,亚马逊的挑衅也是无处不在的。SHEIN、Temu 的到来已经抢走了不少用户,6 月底还有消息称 TikTok 将在美国上线在线零售商店并自建仓促物流体系,似乎要发力自营电商。

正如阿里、拼多多为了缓解国内的竞争压力而向外洋大力扩张一样,亚马逊同样必要靠外洋市场提供助力,应对国内市场愈发严肃的挑衅。

入华十多年,亚马逊的走过不少弯路,没有坚持本土化、对中国消耗者的消耗习惯不够了解、没有及时加强仓储物流建立都是其犯过的错误。如今中国电商市场已经非常成熟,竞争也非常猛烈,留给亚马逊的空间和时间都不会太多。罗致上面的教训,奋起直追,或许还有一丝希望。

风险提示:
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xcor | 2024-3-28 20:0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xcor | 2024-3-28 20:05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